崇祯十二年八月底,大西王张献忠集中所有兵力,于临江地区与夏军主力展开对决,由于此前的接连失败导致西军折损了不少,故而张献忠又紧急从南昌周边征兆了一些民壮,总兵力直逼二十万。
当然,这二十万是有水分的,实际上能打仗的不过六万,真正的精锐只有那八千老营。
原本,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的那些老营嫡系只有两三千而已,只是后来霸占江西之后实力大涨,便又不断从军队中挑出那些精兵拨给老营,至今人数已翻了好几倍。
望着前方夏军的模样,大西王的心情颇为复杂,想当年自己起事的时候,那徐晋还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结果呢,现在双方的地位已经颠倒过来了。
最让张献忠难受的是,就连他引以为傲的骑兵在好像也比不过夏骑,看看人家的马吧,一个个精神抖擞。身高腿长,浑身的腱子肉一看就是良驹,那银白色的胸甲被日头一照,竟晃的人眼花,更不用提那些正列着队形齐步走来的火枪兵。
夏军踩着鼓点缓缓朝前逼近,每走一步张献忠的心肝就要颤一下,这种整齐划一的战争好似惊涛骇浪一般吓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在他的心头。
“奶奶的!”
夏军的线列队形给西军带来极强的压迫感,而对方部署在侧翼的火炮也在不断朝西军轰,张献忠实在受不了,忙拔出佩刀癫狂的挥舞起来:
“炮营呢?为何不给老子把夏贼的炮打掉!”
“大王,咱们的炮打不着人家啊,那夏贼狡猾的很,精于控制炮距,抚南将军已经率精骑去收拾夏贼的炮兵了。”
抚南将军正是张献忠的义子刘文秀,此人仪表较为温雅,看起来不像是个将军倒像是读书人,但却是相当勇猛的,而且治军严明,素有名将之风。
从一开始,刘文秀就意识到若想打赢这场仗就必须拔掉夏军的炮营,没办法,对方的火炮实在太猛的,打的是又准又凶,他甚至怀疑就算夏军的步兵原地不动,就凭这些火炮就能将西军打垮。
张献忠最是重视骑兵,每到一地除了搜刮金银钱财之外,最看重的就是那些骡马,有了大量的牲畜,无论是奔袭作战还是紧急撤退都很方便,这也是他能在明军的围剿下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洪承畴就曾感叹道,这献贼主力人均双马来去如风,我官军唯有三分骑兵,七成都是步卒,根本追不上啊。
但这个阶段属于张献忠展的早中期,那会他的主要战术是游击战和机动作战,擅长用骑兵牵着官军来回兜圈子,始终保持三日的距离,在合适的地形条件下,张献忠又会故意放慢度,使得疲惫的官军追上来,然后趁机打一场伏击战,这套玩法屡试不爽。
之所以玩机动作战,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早些年陕豫农民军的一些头领在打下城池后会选择直接占下,作为根据地展,直接从流寇变成了坐寇,但这些家伙很快都被孙传庭。洪承畴那帮人给剿灭了,城破不说甚至还全军覆没。
张献忠吸取了这个教训,此后的他一直都在贯彻着“流寇”的精髓,也就是以走制敌,重点展骑兵部队和快机动能力,但流寇也不是那么好做的,给养怎么解决?兵员怎么招募?仗又该怎么打?
张献忠有办法,此人每到一处必先查抄大户豪绅的财产,没收城内的粮草物资,只要打下一座城,军队的给养就能解决一段时间,还能趁机用搜刮来的银子招募兵员,这乱世里人命根本不值钱,吃不上饭的流民多着呢,只要有钱拿都抢着来。
直到后来占据南昌控制江西,张献忠的流寇思维才得以改变,江西是较为富庶的地方,他是真舍不得放弃,想着漂泊了半辈子也该安稳下来了,以此地来当老巢的好处很多,向北可图谋浙直,向西可退守湖广。
这当了坐寇之后,他便意识到光有骑兵还不行,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炮营部队,道理很简单啊,当流寇的时候跑了就跑了,现在有了地盘能轻易跑吗,得必须能守住坐住,这就需要大量的火炮才行。
但说实话,江西这边的炮匠铳匠数量不多,反而大多都集中在南直隶那边,这使得张献忠虽然费了很大的精力,但炮营的建设却始终跟不上,他有心想要从岭南进购一些,甚至不惜出了高价,奈何人家大夏不愿意卖。
抚南将军刘文秀带着两千骑兵摸到夏军侧翼,并找到了对方的炮兵阵地,事实上根据炮火来锁定这个位置非常容易,但现在的问题是,这夏军非常谨慎,炮兵的周围有着一些骑兵和少量散兵保护。
刘文秀在心里比较了一下双方的军力,夏军的这些骑兵和散兵加起来也就四百左右的样子,而自己麾下可是有着两千骑兵,占据绝对优势,于是稍作犹豫后他将一横,决定赌一把!
两千余西军骑兵浩浩荡荡的从夹沟冲出,气势汹汹的朝夏军炮营杀来,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面前,恐怕任何军队的炮兵都得崩溃,在拥有快机动能力的骑兵面前,他们只能伸长了脖子等着人家砍。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眼前这些夏军的炮手却并未惊慌,众人只是惊奇的打量了突然冒出来额西军骑兵一眼,有些人还露出嘲笑的神情,接着又在军官的催促下朝主战场上轰击。
炮兵们并不是突然胆子变大了,而是因为负责保护他们的这些骑兵和散兵可都是近卫军的人。
近卫军是什么概念,那是越王殿下的亲兵,皆是从各部队中百里挑一的存在,别看只有四百人,但战斗力却比寻常的两千人还猛。
“呵呵,有人赶着给咱们送人头了,弟兄们都精神点,别给老子丢份!”
这支大夏近卫军的头领陈标统狰狞一笑,语气中十分的轻松,但说实话,他确实没把这支西军骑兵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