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初法者,得智慧,便知万物皆有定数,皆有定理,便知强求不得。
故而求空,地、水、火、风皆空,四大皆空。
故而住念,身、受、心、法皆住,四念皆住。
更因此智慧,知万事万物改不得,求不得,最终也变不得,知自己无能为力,便坦然接受,如此斩断烦恼。
烦恼,便因智慧断,此乃初法之威能也!”
“可佛法,涵盖初法,却不只有初法,只有初法之法,乃小乘佛法。”
苏瑾如是说着,取出一坛酒,放到古觉身边。
他此刻,只觉眼前大和尚,与古战场上那老僧,有些相似。
不觉,遗憾便有,酒水也出。
“那……何为大乘佛法?”古觉再问,不自觉,便拿起那坛酒。
苏瑾依旧从容,目光却又渐凝,想到那老和尚,想到那小沙弥,想到那些明白了“初法”,明白了天道无情,却依旧慨然赴死的僧人们。
他轻叹,也轻笑:
“悟得初法,便得智慧,放得下贪嗔痴,斩得断虚妄苦,却依旧执着。”
“执着于万丈红尘的芸芸众生,期望助他们脱无尽苦海。
执着于天下黎民的生老病死,期望帮他们入六道轮回。
执着于斩恶,执着于行善,执着于百姓的温饱,执着于善恶的平衡。
是踏遍千山后,放眼于孤苦者身上的单衣;是登临绝顶后,不忍于受难者碗中的薄粥。
是明知,天道无情,我却执着有情,愿化薪柴,暖这一界苍黎。
是明知,大道难移,我却执着去改,愿承苦难,渡这一界众生。
是我已有无上智慧,可以纵身事外。
却偏不!愿以无情智慧,行有情之举。
愿贪,愿嗔,愿痴,愿以无情道证有情道。
愿做那宏愿之下,不渡苍生离苦海,誓不成佛的俗子;不做那只渡自己,以无情智慧,成就果位的真佛。
此,即为大乘佛法。”
苏瑾看向古觉,抬手一指,抵于对方额前:
“你问我何为法,我便告知你,一切有为法,初法无情,自然之理,何处不在?”
“你又问,法何以证?
大师,你此刻,便在证法!
甘做守门人,独受苦难,不曾有悔,这便是证法!”
“万物之初法,在其理;大乘之佛法,在其情。”
“明知无情却有情,明知不可为,却为之!
甘担因果,愿轻死生,便是大乘佛法!”
“天道无情我有情,大道不变我来变!这,便是证法!”
“法从天上来,法从地下来,法从人间来!”苏瑾与古觉对视,一字一句:
“法,从你始终存善的心中来!”
语落。
法施进度: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