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九州自己还有十个师团近三十万的人马,这些人马都需要九州自己养活的。
无奈之下,日本军部对于九州的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人家把十个师团的野战部队和几十万人的民兵都给养活了。
而且按照法律征收的赋税一点也没有少。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来到了1954年,日本的三百万野战部队越精锐,五百万民兵也逐渐精锐化。
海军方面,日本通过各种努力,终于还是说服了米国,再给日本提供了一部分的军舰。
终于,日本的海军吨位过了印尼。
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制造大型军舰,日本海军还是制造了大量的炮艇和运输舰。
因为,日本人很清楚,日本想要崛起,就必须在他再度出场的战打得漂漂亮亮,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日本高层已经制定了作战目标,那就是北海道。
日本复出的第一战就是攻打北海道。
而要攻打北海道,精锐的陆军是其根本,此外空军不能太拉胯,至少能够和东北国防军的空军打得有来有回,不能开战没多久就被其消灭大部分,从而使得东北国防军在开战不久就能获得整个战场的制空权。
如果开战没多久,日军就失去了战场的制空权,那这仗就没法打了。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海军的运输能力要能够跟得上。
此次登陆作战,肯定不止一个登陆点,人员和装备的运输能力相当重要。
战斗一打响,双方就要各出手段,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击败对方。
作为防守一方,东北国防军可以在开战前就储备足够的物资。
然而,作为进攻一方,开战后就要源源不断给前线部队运输物资。
大本营制订的作战计划,进攻北海道的地面部队至少拥有百万大军。
想要维持这支部队的高强度作战,后勤保障尤为重要。
如果后勤保障跟不上,或者说进攻部队的后勤补给线直接被东北国防军给截断了,不要说收复北海道,登岛作战的百万大军能不能顺利撤出来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日本海军给各刚刚恢复造船能力的造船厂就下达了大量建造运输舰和炮艇的订单。
运输舰可以理解,为了增加运输能力吗?
而增加大量炮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这些运输舰护航。
这些炮艇装备了两类武器,用于防空的各种口径防空炮,以及用于对付潜艇的深水炸弹。
而防空炮,也是摒弃了二战时期日本的那些防空炮,而是采用米国的技术。
米国为了把日本扶植起来,也是下了真本钱,把能够转移的军事技术全部都转移给日本了。
想当初日本海军的防空炮可是颇为招人诟病,尤其是那款96式25毫米防空炮,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不过,如今采取全套米国技术的防空炮艇,早就摒弃这款可笑的防空炮。
如今的日本生产的一款炮艇装备排水量一千吨,装备127毫米大口径防空炮一门,4o毫米双联装博福斯高射炮四座,2o毫米厄利孔机关炮八座,整体防空火力强大。